English

“手机推销术”真烦!

记者亲历
1998-09-05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李新 我有话说

在移动电话仍是双向收费的今天,自己的手机频频被陌生人“光顾”,而陌生人又是在喋喋不休地在进行推销,这实在是一件让人心烦的事。而就在这数日内,这种情形已经被记者两次遭遇。

先是一位自称是某俱乐部工作人员的小姐,打通记者手机,说要邀请记者成为该俱乐部的贵宾,并可提供若干次的免费聚餐、免费娱乐活动等等。过一会才听明白,享受这些优惠的前提是要先办一张每年1500元的贵宾卡。记者说考虑一下再联系。收线后,一查时间,足足4分钟。之后该俱乐部的电话号码几次出现在记者的手机上,记者再没敢应答。没过几天,一位自称是民航总局下属某公司职员的小姐以同样方式找到记者,询问记者近两年内有无乘机需求,该公司可为记者提供比机场售票处更低的折扣,并可在国内众多城市的宾馆和商场里享受优惠服务,条件是交380元的入网费。该公司把同样的电话打给了一位读者,这位读者在向本报反映情况时颇为愤慨:“他们的电话打了几次,我说我不需要这种服务,你们不要再打电话了,谁知他们说那以后你见到是我们公司的电话号码,不接不就得了吗。”又随机采访了几位手机用户,记者发现这种情况颇具普遍性。

这些商家到底是怎样得到用户的号码的呢?北京无线局客户服务中心明确答复:“我们不会透露任何移动电话用户的个人资料,这是纪律。商家也不可能拥有类似移动电话号码本之类的东西。”上文提到的那家民航总局某下属公司对记者说手机号码是由该公司用户提供的,而对另外一位用户讲,他的号码“可能是他朋友的朋友提供的”。还有一种说法是有信息台能够提供批量手机用户的号码。

因手机目前是双向收费,手机推销对手机用户不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骚扰,而且给他们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但他们对此恐怕要投诉无门。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一位负责投诉接待的人士表示,市消协前一段也接到过与此有关的投诉,但这种情况并未构成购买行为,消协一般也不能受理,这可能归工商局管。而北京市工商局的答复是:“这种推销方式有些类似上门推销,对此目前尚无具体规定,我们也管不了。”如今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把目光瞄向手机用户,让机主“花钱听推销,对此进行限制和规范是必要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